top of page

Health Psychology Laboratory

健康心理學實驗室」成立於民國104年。由我(曾幼涵老師)主持,帶領大學生與研究生探討健康心理學相關之研究議題。

 

這六年來,我持續探討兩個人生轉銜階段的心理狀態:

分別是青年階段、以及邁入高齡的階段。這兩個人生階段具有一些共同特徵,像是「轉變」、「危機」、「認同議題」。

過往Erikson(1963)認為,自我認同(self identity)是青少年的重要課題;事實上,依照我們近期的觀察,擔負社會中堅份子之義務卸下後的高齡階段,也是一段再次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。

就像任何好看的電影,主角都會經歷一段危機,必須奮力去面對、處理這項危機,才有美好的故事結局;人生也一樣,青少年或高齡者正因為面臨角色轉變的危機,也才讓他們有機會透過實際的探索與改變,來形塑新的自我認同。

 

我想,透過研究去呈現青少年與高齡者克服危機的歷程,不也是像電影一樣,非常激勵人心?!

底一.png

    本實驗室之研究主題:

青少年、成年初顯期的心理健康議題青少年與大學生已脫離稚嫩的孩童階段,但又尚未正式踏入社會,他們正值對許多新鮮事非常好奇的階段,許多誘惑可能會影響其認同與心理健康。本實驗室有一小群熱血的學生,有志於探討青少年與大學生如何受到網路社群軟體、或幫派的誘惑,以及他們如何才能獲取更良好的心理適應。

高齡者研究這三年來,有愈來愈多學生關注高齡化議題,我也對此議題特感興趣。隨著平均壽命的增加,所謂退休後的人生,並不等同於生命晚期,而是相當漫長的一段歲月,該怎麼好好度過這段歲月?目前學生們探討的議題有:科技發展下的3C產品如何影響高齡長者的心理適應;近年來流行的健身運動如何帶出更良好的身心健康;休閒活動的分類方式,是否要以高齡者的角度來考量;以及高齡者的失落經驗,要如何透過諮商團體介入來達到良好的處理。

疾病與心理健康議題健康心理學,很重要的一塊即是探討各類疾病與心理因素的一些關聯性。我們有相當多同學對這類議題很感興趣,主要關注的疾病與議題有:癌症(包括癌症字詞帶來的死亡知覺;父母罹癌對青少年子女的影響;癌症患者的目標改變、社會支持;罹癌後的諮商求助經驗與介入模式建立;癌症告知研究)、失智症(照顧者的支持團體介入與成效)、腦死與器官捐贈議題、以及洗腎議題。

其他本實驗室還有一個特色,就是接納多元主題,少數同學特別關懷某些族群或社會議題,只要尚能放在健康心理學的範疇下,則可以進行。例如,在職婦女雙重角色的議題;一般民眾對於安樂死的態度;以及不孕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議題。

bottom of page